本报讯(记者袁祥)“群体抗癌不仅是癌症患者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抗癌明星江涛事迹报告会”上,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已不仅仅是这位一年前因与癌魔抗争而几近家喻户晓的抗癌者的事迹,而是如何使抗癌尽快从个体行为上升为社会行为。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在抗癌的观念和实践上都亟待突破瓶颈,他们进而发出“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癌症患者,实现群体抗癌”的倡议。
一直致力于抗癌事业的上海绿谷生物医药研究所所长陈金生教授认为,目前的关键是尽快推动群体抗癌从第一个层面,即患者之间的互助向第二个层面,即全社会的群体抗癌转变。
与会专家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科研单位要努力把成果迅速转化为批量生产的商品。防癌抗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过去那种依靠个体治疗的方法明显不适应需要。科研单位应该和企业协力,真正把抗癌药品作为一个市场来建设,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抗癌药品,并将其迅速推向市场。
二是规范抗癌市场,提升竞争档次。尽快改变目前抗癌市场混乱,竞争层次低的现状。一些有实力的研究所、企业应该先行一步,通过市场竞争培育我们自己的名牌产品、明星企业。
三是寻找患者行为、企业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结合点。抗癌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已经走出医院围墙,而如何使患者、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则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与会者对上海绿谷医药研究所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实践给予了肯定。据介绍,这个所已免费为全国经济困难的患者赠药达1000多万元,建立了48000多张患者治疗与康复追踪服务卡,上门回访“查房”15000多次……与会者普遍认为,这种“社会医院”的作法值得推广。
报告会上,“江涛抗癌爱心基金”正式设立,并收到第一批捐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不仅免费出版江涛遗著《再给我十年》一书,还将全部发行收入捐献给该基金。上海绿谷集团捐赠现金三万元。而专家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实现群体抗癌的突破,需要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努力。